A股四大鈷業上市公司業績對比及市場分析
發布時間:2018-05-02 11:07:00

A股四大鈷業上市公司業績對比及市場分析

  近期上市公司公布2017年的業績財報已接近尾聲,在鋰電材料市場,鈷材料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備受關注,據了解,2017年受下游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的推動下,國內鈷市就進入上漲區間,金屬鈷2017年漲幅超過95%,刷新了歷史價格記錄,總體來看,全年鈷價處于上漲趨勢,雖然中間有價格回落,但總體難阻鈷價上漲趨勢。從統計的鈷業上市公司2017年的營收數據來看,鈷價上漲為企業的創收明顯,四家公司在2017年賺得滿缽金。

  

1_副本.jpg

  

  從上圖可以看出,洛陽鉬業實現的總營收最高,其次是盛噸礦業,但引人矚目的是,華友鈷業在2017年的凈利潤增幅最高,達到2637.70%。

  

  據數據顯示,我國鈷資源儲量僅占全球總量的1%,鈷礦產能占全球產能的5%。鈷資源十分短缺,進口依賴度在90%以上,主要依靠進口的鈷原料,國際鈷價變化和行情變動對國內鈷價影響巨大。近兩年國內鈷價翻了兩番,僅去年漲幅就在130%以上,今年以來,鈷價至今已經上漲了近17%。在全球價格飆升大勢之下,洛陽鉬業、寒銳鈷業、盛噸礦業、華友鈷業等公司2017年實現營收與凈利潤雙增長實屬意料之內。

  

2_副本.jpg

  

  由上圖可以看出,2017年洛陽鉬業在鈷產品實現營收最多,營收達1,384,463.75萬元,其次是華友鈷業實現營收738,409.07萬元,相比之下,寒銳鈷業雖然實現營收不如其他三家公司,但2017年的毛利率是四家公司中最高,達51.32%。在新能源汽車大周期的背景下,由動力電池的需求引發鈷需求爆發式增長,再加上,在供給端短期內難以跟上需求的增長,造成供需不均衡,2018年鈷材料缺口呈擴大之勢,預計2020年,供給缺口將達到1.2萬噸,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市場競爭,未來鈷材料市場毛利率或將下滑。

  

  洛陽鉬業海外并購業務利好

  

  2017年洛陽鉬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96,855萬元,同比增加1,717,126萬元;實現毛利890,547萬元,同比增加661,247萬元。凈利潤由2016年度的101,923.84萬元增加至359,561.54萬元,增長257,637.7萬元或253%。其中,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為272,779.62萬元,比2016年度的99,804.06萬元增長172,975.56萬元或173%。主要原因是2016年四季度完成了海外并購,同比新增剛果(金)銅鈷業務和巴西鈮磷業務,同時鉬、鎢、銅、鈷產品銷售價格的上漲增加了收入和毛利。

  

  財報顯示,洛陽鉬業為全球第二大鈷生產商,鈷產品為氫氧化鈷,目前面向國際市場銷售。2017年初,鈷基價為14.30美元/磅,2017年12月末收于35.00美元/磅,全年漲幅約為145%(根據金屬導報低品位鈷報價)。鈷價格上漲主要受到電池市場強勁需求所驅動,汽車行業未來數年電動汽車的激進版圖刺激了相關需求。另一方面,先前未涉足鈷市場的其他市場參與者紛紛入市,成為鈷價格上漲的另一助推劑,這些參與者包括金融投資者,他們將鈷視為一類資產以期從中獲利。

  

  洛陽鉬業在2016年完成對剛果(金)銅鈷企業TFM56%權益的并購,2017年再獲TFM另24%股權獨家購買權,預計2018年營收將再翻一番。

  

  寒銳鈷業鈷產業鏈優勢明顯

  

  寒銳鈷業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46,489.66萬元,同比增長97.16%;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44,940.48萬元,同比增長575.04%。與上年同期相比,鈷粉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0.42%,電解銅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4.56%,鈷精礦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3.64%,氫氧化鈷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2.32%,整體超額完成2017年度經營目標。

  

  據了解,寒銳鈷業的主要產品為鈷粉、鈷精礦、氫氧化鈷、鈷鹽、電解銅。鈷粉是高溫合金、硬質合金、金剛石工具、防腐材料、磁性材料等的重要原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電子電器、機械制造、汽車、陶瓷等領域,所生產的鈷粉產品除了國內銷售外,還出口國外市場,公司已經成為中國和世界鈷粉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鈷精礦是生產鈷粉、鈷鹽的原料,也是新能源動力電池的基礎原材料;氫氧化鈷可用于生產其他鈷鹽、含鈷電池原料等;剛果(金)的鈷、銅礦資源豐富,鈷、銅礦伴生情況普遍,為了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剛果邁特還建立了電解銅生產線,電解銅也是公司的主要產品之一,電解銅是生產其他銅管、銅線、銅鑄件等的原料。

  

  2017年營收業績大幅增長,寒銳鈷業表示,得益于幾大方面:

  

  1、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旺盛,特別是三元鋰電池市場需求量加大,市場對鈷的需求大幅提升;隨著國際市場鈷價格持續走高,公司鈷產品銷售同步提高,成為公司盈利的主要動力。

  

  2、公司IPO募投項目產能進一步釋放;銅、鈷生產線持續性技改,單位制造成本下降;公司銅、鈷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產品盈利能力持續提高。

  

  寒銳鈷業稱,公司已建立了一套包括礦石開發、收購、粗加工、冶煉提純、鈷粉生產在內的完整的鈷產品產業鏈。公司海外子公司剛果邁特的業務主要為鈷、銅礦石的開發、收購和初步冶煉,初加工后的鈷精礦和氫氧化鈷等鈷中間產品運回國內,由江蘇潤捷外購或者委托外部加工成草酸鈷、碳酸鈷等鈷鹽產品,鈷鹽再由寒銳鈷業進行深加工,形成各種性能和規格的鈷粉。此外,公司保持穩定的資源整合渠道,礦產原料儲備充足,發運回國的鈷類初級產品除自用外,全部供應給新能源動力電池等需要鈷資源的領域。公司已形成了完整的鈷產品生產和銷售體系,隨著鈷產品的需求逐步增長和鈷價的企穩回升,通過完整產業鏈優勢,形成核心業務與盈利模式,成為高附加值鈷產業鏈優勢企業。

  

  寒銳鈷業2017年把推進募投項目的實施作為當期的首要任務。鈷粉生產線技改和擴建工程項目已變更為“年產3000噸金屬量鈷粉生產線和技術中心建設項目”,項目按計劃順利推進。剛果邁特礦業有限公司建設年產5,000噸電解鈷生產線項目,已完成前端5000噸金屬量氫氧化鈷生產線,并已經投產發揮效益;項目剩余資金也已變更轉投向“寒銳鈷業在科盧韋齊投資建設2萬噸電積銅和5000噸氫氧化鈷項目”。同時,剛果邁特年產5000噸電解銅項目經改擴建產能達到年產10000噸電解銅,實現了產能翻番,2017年末已經建成投產。另外,剛果邁特投資在周邊購買了8.3公頃土地的永久使用權,為公司生產規模擴大、生產尾礦壩的擴建、礦產資源儲備的擴張以及廠區內部的進一步合理規劃預留了充分的發展用地。與此同時,加強了與剛果本地礦權所有人和獨立礦山承包開采團隊的合作,以便穩定和擴充礦產來源渠道,保證產業鏈礦產源頭的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

  

  寒銳鈷業在今年3月30日晚間公告,為進一步拓展布局新能源產業鏈,全資子公司贛州寒銳擬新建10000t/a金屬量鈷新材料及26000t/a三元前驅體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19.1億元。

  

  盛屯礦業前期布局助勢 鈷材料帶來滿意營收

  

  基于前期對鈷材料業務的布局,經過不懈努力,2017年業績發展迅速,也給企業帶來滿意的營收。盛屯礦業2017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66,764.51萬元,同比增長62.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033.41萬元,同比增長223.67%,超額完成了去年的50%增長目標。

  

  自2016年戰略性布局以來,此項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依托剛果(金)這個最為重要的鈷原產地,積極利用在海外市場已經具備的渠道、人才、國際經驗優勢,展開鈷材料原礦采購、產品貿易、委托加工等方面業務。公司在剛果(金)開發的 3500 噸鈷、10000噸電極銅綜合利用項目目前也正在建設實施中,預計2018年7月份能夠試車投產。本項目能充分利用該地區的銅鈷礦資源,接近原料地降低綜合成本,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形成較強的綜合競爭力,為公司鈷材料業務的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政策的指導和支持下,基于對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盛噸礦業從2016年開始布局鈷材料業務,2017年鈷材料業務發展迅猛,實現營業收入234,635.19萬元,實現毛利率30.83%,成為該公司利潤的主要增長點。圍繞鈷材料全面布局,逐步建立涵蓋“鈷原材料”+“銅鈷冶煉”+“鈷產品貿易”+“鈷材料深加工”+“鈷回收”各模塊的完整業務體系。公司鈷材料庫存持續增加,發展后勁足。隨著未來非洲剛果(金)年產 3500噸鈷、10000 噸銅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完成投入生產,公司鈷材料業務版圖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目前盛屯礦業正在籌劃收購珠海市科立鑫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后者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四氧化三鈷生產企業之一,已具備每年5000噸鈷制品的產能,收購項目達成后,將帶給盛噸礦業營收新增點。

  

  華友鈷業抓住鈷價持續攀高有利時機

  

  2017年華友鈷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65,322.2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7.43%;實現凈利潤188,563.5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45.1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為189,551.3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37.70%。2017年受鋰離子電池(包括3C鋰電池及動力鋰電池)材料對鈷產品需求增長等因素的影響,鈷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同時,公司鈷產品產能增加,產品結構優化,制造成本下降,在技術研發、資源開發、管理創新以及“產業一體化” 等方面的競爭優勢進一步顯現,產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經營質量繼續提高,導致凈利潤大幅增加。

  

  2017年華友鈷業抓住鈷價持續攀高的有利時機,與一批重要客戶簽訂了長單銷售合同,為生產組織的計劃性和經營銷售的穩定性提供了基本依據,實現了近年來最好的產銷平衡。同時,積極布局歐洲、美洲市場,與多家歐美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全年共銷售鈷產品超過40,000噸(金屬量20,663噸),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據測算的2017年鈷消費量情況,華友鈷業的鈷產品銷量約占國內消費量的35%,占全球消費量的18%。截至目前為止,華友鈷業的鈷化學品形成了以四氧化三鈷為拳頭產品,以硫酸鈷、氫氧化鈷、碳酸鈷、電解鈷等組成的鈷系列產品;三元前驅體形成了 NCM523\622\811、 NC、 NCA 等多款型號的系列產品。

  

  2017年華友鈷業在全球展開并購、收購、整合、重組,不但在鈷材料資源領域拓展,同時也在三元鋰材料、資源循環利用、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尋求新的突破,事實也證明,華友鈷業在2017年確實是取得的驕人的成績。今年3月份,華友鈷業披露擬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鋰電動力三元前驅體新材料項目,計劃投資63.7億元,預計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均營業收入125億元,年均利潤總額11.8億元。

  

  據了解,目前我國涉足鈷材料業務的上市公司還有不少,2017年鈷價飆升帶旺了不少公司,但是仍有少數公司在“眾人舉杯慶祝時黯然神傷”,值得關注的是,金嶺礦業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04,382.59萬元,比上年同期提高66.77%;實現利潤總額-30,475萬元,比上年同期提高49.94%;實現凈利潤-32,024.67萬元,比上年同期提高43.77%。收入與利潤的提高,主要系公司主要產品鐵精粉銷售量增加、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減少造成的。生產鈷精粉金屬量39.99噸,銷售61.35噸。

  

  金嶺礦業主營業務是鐵礦石開采,鐵精粉、銅精粉、鈷精粉、球團礦的生產、銷售及機械加工與銷售。鈷精粉是金嶺礦業的鐵礦開采的輔生產產品,在公司的營收中并未占主要收入,在2017年的總營收總僅占0.08%,比2016年的0.15%占比進一步縮減。2017年鈷精粉的毛利率為-116.39%,比2016年也下滑-87.07%,由此可見,2017年雖然鈷價飆升,但金嶺礦業并未得到半點好處。

  

  鈷市現狀和未來市場趨勢

  

  鈷主要是銅和鎳的副產品,是一種銀白色鐵磁性金屬。目前全球鈷礦山產量中,60%來自于銅鈷礦,34%來自于鎳鈷礦,鈷的供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銅和鎳的項目。全球精煉鈷產量從2000年的3.56萬金屬噸增至2017年的12萬金屬噸,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7%,同期中國精煉鈷產量從1000噸增至7萬噸。

  

  在全球鈷消費構成中,電池材料占比最高,占比近60%,電池領域主要用于3C電池、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高溫合金主要用于航空噴氣發動機、艦船燃氣輪機、工業燃氣輪機的導向葉片、柴油機噴嘴、導葉等;硬質合金主要用于生產工具(刀具、模具及地礦類產品)等。其中電池是最大的下游,在全球及中國鈷消費量占比分別為44%和77%。

  

  由于電動車和電池對于鈷的需求日益增長,全球鈷價持續狂飆,特斯拉、大眾、戴姆勒等各大汽車公司在電動汽車電池方面的需求,讓鈷價持續攀升。據調查數據顯示,每輛電動車對于鈷的需求量為10公斤,相當于1000臺蘋果手機對鈷的需求。新能源汽車用電池是未來鈷消費電池領域增長的主要動力,直接決定鈷行情。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77.7萬輛,同比增長53.3%。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65.2萬輛,同比增長59.6%。

  

  A股四大鈷業上市公司業績對比及市場分析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2017年領先企業的動力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達到了每公斤2瓦時,價格達到了每瓦時1.2元人民幣。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提高,拉大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帶動鈷材料消費的持續增長。

  

  除了以上幾家公司活躍在鈷市之外,還有不少的企業在暗中布局,據公開消息,近期格林美發布公告,公司及全資下屬公司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格林美(江蘇)鈷業、香港凱力克,近日與嘉能可就動力電池原料粗制氫氧化鈷中間品的采購和雙方中長期合作等相關事宜簽訂戰略采購協議。2018年-2020年粗制氫氧化鈷采購量分別為13800噸、18000噸、21000噸。道氏技術也正在籌劃收購佳納能源剩余49%股權以完成全控,佳納能源是國內主要的鈷鹽及三元前驅體制造商之一,具備年產鈷金屬量6000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15000噸的規模。鈷材料炙手可熱,上市公司在加速布局,可以預見未來鈷市將是百舸爭流,期待市場良性競爭發展。


稿件來源: OFweek鋰電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
三级毛片视频